“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235万亩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会议上获悉,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科学施肥增效方面,自治区通过增施有机肥、精准施肥、科学监管、改进方式、调优结构等技术路径,建设20个“三新”推进示范县,32个“看苗选肥”示范县,“优控全追”核心示范区53个,增施大豆根瘤菌350万亩;数智植保减药增效方面,通过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先进施药器械等举措,减少了用药量,提高精准度,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按照属地管理和主体回收以及分级负责原则,建立了回收处理体系和长效机制。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区共争取中央资金近10亿元,累计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230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235万亩,建立地膜回收台账,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建设了400个农田地膜残留检测点和1800个回收网点,累计发布地方标准9项。

秸秆是优质的农牧业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区秸秆产量近5000万吨,居全国第五位,综合利用率超过90%。“十四五”以来共争取中央资金13亿元,支持秸秆综合化利用。目前,秸秆饲草供应贡献率超过35%,极大缓减草原过牧问题和饲草不足压力,推动秸秆还田超过2000万亩,秸秆燃料利用率超过200万吨。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方面,全区95个旗县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粪污利用率达到83%。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地膜、秸秆和畜禽粪污,治理对象以农牧业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种植业园区为主,最终达到化肥农药使用强度稳中有降;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地膜回收处置率保持在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3%以上的目标。

文章素材来源:内蒙古日报可降解可循环中心,如如资讯(www.jururu.info)

 

首页    公司动态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235万亩

NEWS

 

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