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期待更强助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而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理想替代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图片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发展生物降解塑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行业总产能达196万吨,2024年产量约40万吨,原料及制品总产值约130亿元。

“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已打通原料单体制备、树脂合成、树脂改性与复合、下游应用全产业链,拥有关键技术工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一些产品已在餐饮业、超市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王江平委员同时指出,行业前行的道路亦非坦途,还面临多重挑战

一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二是“禁限塑”政策执行监管有待加强,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应用量不足塑料总量的10%,推广进度不及预期;

三是降解塑料标准化研究相对较晚,标准体系不健全,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产品标准、降解性能测试标准等均不完善,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四是回收体系不完善,生物降解塑料可以进行堆肥处置,但目前与传统塑料未进行分类处理,多数仍采用传统的焚烧与填埋处理方式,材料特性难以发挥。

“2025年是我国各类禁限塑目标(阶段性目标)实现之年。”王江平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实施监管力度,切实推动塑料污染源头治理。

王江平委员建议,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应持续推进生物降解塑料标准体系建设,指导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完善生物基材料及制品评价方法、产品标准、技术标准、降解性能测试标准、标识标签体系等,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认和衔接,通过标准体系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修订完善可降解塑料的定义和分类标准,明确要求不能完全降解为水、二氧化碳等的产品不得标称“可降解”,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王江平委员还建议,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生态环境、税务等部门加强政策支持。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渠道,支持生物降解塑料重点项目研发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推动各级政府及大型国有单位集中采购、率先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将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纳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探索开展碳交易。

回收处理一次性塑料制品不仅有助于解决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助于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健康发展。王江平委员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加强产品推广应用和回收处理。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示范应用项目,加快推动生物降解材料在农林牧渔、日用消费品、包装、汽车用品、建材等领域推广应用;构建高效便利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回收渠道,提升化学回收、循环利用的占比,将不便于回收利用的产品通过市政有机垃圾堆肥方式进行处置,减少焚烧与填埋处理比例。

文章素材来源:中国经济网,可降解可循环中心,聚如如资讯(www.jururu.info)
 

 

首页    今日头条    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期待更强助力

NEWS

 

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