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渡期即将过去,新规将正式实施!禁塑:河南准备好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它在给人们提供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今年1月1日,《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正式施行,并明确“禁限塑”监管处罚过渡期为一年。时至今日,过渡期即将结束,河南省“禁限塑”落地效果如何?未来该如何强化监管,才能确保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该禁则禁,该限则限?
12月7日至9日,记者进工厂、到田间,走访了企业负责人、农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和学者,采访河南省落实“禁限塑”中发生的故事、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应该采取的对策。
生产企业快速转型“走新路”
12月8日,位于鹤壁市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特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机器开足马力,工人加班加点。经过造粒、吹膜、印刷、制袋等环节,一批批定制化的“生物降解”快递包装袋下线,准备供应给各大快递公司。
公司研发负责人孙晓磊介绍说,一台机器一分钟可生产可降解塑料袋180个,制袋车间共有100台机器,一分钟就生产18000个。他说:“我们生产的可降解包装袋在堆肥条件下,180天可以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仅能做到零残留、零污染,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公司目前已成为中国邮政、京东、顺丰、极兔、‘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的绿色快递包装供应商。
为不断优化产品核心技术,他们与德国一家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品,并与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组成26人研发团队,先后获得国家专利8项,其中可降解材料改性技术发明3项,获欧盟EN13432降解检测证书等国际国内权威认证证书26项,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菲律宾、泰国以及部分欧美国家。
2020年年初,被称为“史上最严禁塑令”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印发实施,提出到2025年,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沿海地区县城建成区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随着限塑令、禁塑令的落实,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成为蕴藏千亿级发展潜力的蓝海,市场前景广阔。
经过政府与降解骨干企业几年的不懈努力,河南省已成为上、中、下游降解塑料产业链少有的完整省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根据行业统计,河南禁限塑后替代市场需求估算为30多万吨,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至目前为止,河南省上中游原料已建成产能为28万吨,下游制品已经建成产能约100万吨,产能完全可以满足禁限塑后一次性塑料快消品降解替代市场需求。
随着明年对违犯限塑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加大,可降解塑料制品需求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为此,河南省塑料企业纷纷扩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位于周口市淮阳区的河南银丰塑料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生产大棚膜、可降解地膜、可降解袋等产品的骨干企业,年产量达6万吨,其中,可降解产品5000余吨,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董事长孙美菊说,新上马的可降解材料产业园厂房已经建设完毕,目前正在安装设备,部分车间今年年底就可试生产。未来新基地投产后,大棚膜及可降解产品的产量将翻一番。
河南特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建设年产能10万吨的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可降解材料制品生产基地。同时,该公司还规划了三期工程,主要生产卫生健康、医疗器材等领域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努力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消费企业半信半疑转弯难
12月9日,在杞县高阳镇一块蒜地里,蒜苗长势健壮,地里覆盖的地膜清晰可见。土地的承包人高先生说,这些地膜都是可降解地膜,不仅收蒜后不用再回收这些地膜,而且地膜还壮地。用可降解地膜,蒜长得更好,产量更高。
他回忆说,过去种蒜时用不可降解地膜覆盖,收蒜后得把烂在地里的地膜全部扒出来,非常费工夫。不扒出来,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生长。扒出来后堆到路旁或沟边,造成白色污染。
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自己愿意购买可降解地膜吗?高先生回答“愿意”。他说,虽然可降解地膜价格高,但与收益相比,产生的效益更高。
河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业务负责人说,河南推广的重点就是通过种植大户使用,养成新的生产习惯,从而带动更多的小农户使用加厚强化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
2022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覆膜大省推广示范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河南省是其中之一。其中,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农户,每亩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如今,河南省已累计示范推广600多万亩。
《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对农用薄膜提出了明确要求,农用薄膜生产者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生产农用薄膜,确保产品质量。农用薄膜销售者不得采购和销售未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厚高强度地膜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而可降解地膜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推广宣传。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不少农民说,价格是主要原因。加厚高强度地膜因为比较厚,强度高,不会在地里烂成碎片,只要一拉,整块地膜都拉起来了,不像过去清理费工费时,简单便利。可降解地膜价格是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一倍还多,农业生产的效益本身不高,如果碰上灾年或价格低时效益更差,农民更不愿意使用可降解地膜了。
河南是农业大省,每年需要地膜覆盖的作物种植面积超过800万亩,主要是大蒜、花生、马铃薯、蔬菜以及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在开封、濮阳、商丘、周口、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地。
采访中,一些农民对可降解地膜的高价格比较敏感,而另有一些农民则认为,与收益相比,这点价格不值一提。在实际生产中,因为使用可降解地膜,增产增收的事例比比皆是。
在河南,塑料制品使用集中的领域不仅是农业地膜,还集中在商超、药店、集贸市场、餐饮、住宿、展会、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
对于价格敏感的场合,如小饭店、小超市、小夜市、小摊贩、小农贸市场等“五小场合”,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依然大量存在,商家免费提供,用户使用随意。
在郑州市区的部分大超市、农贸市场、小吃店,丹尼斯超市,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明码标价,大的0.6元,小的0.5元,有的地方是1元一个袋。有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再花钱买个可降解塑料袋,更多的消费者不愿意花钱购买。有些商超同时提供可降解和不可降解两种塑料袋,不可降解的随意免费使用,可降解的得消费者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更不愿意购买可降解塑料袋了。
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根本转变
一些消费者说,购买商品,超市或农贸市场应该免费提供塑料袋,凭啥还要掏钱购买?
一些商超负责人说,消费者每天使用的塑料袋上万个,如果全部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对微利的商超来说成本巨大。如果可降解塑料袋价格像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样便宜,消费者就不用单独掏钱购买了。
生产企业也有苦衷。可降解塑料制品本身成本高,自然售价也高。如果社会广泛使用,量大自然单个价格就低了。
这似乎是一个死局。一方说因为价格高才不用,另一方说因为用得少才价格高。
对此,郑州轻工业大学高工、河南省塑料协会降解塑料专委会秘书长刘东亮说,破解这一“死局”,一方面需要企业强化研发,降低可降解塑料制品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强化监管,按照《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的要求,将“禁限塑”落到实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从“要我限”到“我要限”的根本转变。
河南省将11个品类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纳入禁限塑名录。刘东亮说,对列入名录的品类,要采取由易到难的梯次推进模式逐步落实到位,真正让消费者了解、理解、支持“禁限塑”,让每一个普通群众参与到“禁限塑”的行动中,自觉抵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比如,首先在大商超、展会、机关、药店、书店、酒店等易于集中管理、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场合扎实推进,其次在饭店、景区、医院、学校等场合,最后是各类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等。
由于在众多超市、药店、餐饮店等使用的塑料袋,一些上面印有“降解塑料袋”“环保塑料袋”等字样,部分不可降解袋子上随意印制没有认证的降解标识,普通消费者无法分清真假。这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假冒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严管重罚。
政府机关一方面要带头使用一次性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同时,要按照要求,依法履行职责,加大对一次性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推进替代和市场监管力度。
禁限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减少白色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只要持之以恒,严管紧抓,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和目标,行业全链条、市场全领域发力,让塑料污染从源头到末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一定能彻底消除白色污染,让老百姓通过拥有绿水青山,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章素材来源:可降解可循环中心,河南日报 

 

首页    今日头条    一年过渡期即将过去,新规将正式实施!禁塑:河南准备好了吗

NEWS

 

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