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治沙,绿色治沙——聚乳酸沙障

12月2-13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办。

 

据COP16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表示,中国防沙治沙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去年6月以来,中国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目前已经完成治沙面积380万公顷。

科技在防沙治沙中起到了强大支撑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聚乳酸(PLA)沙障在治沙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聚乳酸(PLA)沙障已在我国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沙化土地治理中得到应用,那么,具体来看,基于聚乳酸沙障的绿色治沙技术有哪些优势?

1.以沙治沙,提高铺设效率

沙障的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如黏土、麦草、芦苇、秸秆、砾石、砖瓦及树枝等。聚乳酸纤维沙袋沙障以聚乳酸纤维织物为沙袋基本材料,向里面填充沙土后就成为了沙障障体,因此可以在荒漠区域进行现场填充,这也使得沙障的运输更为便捷,铺设更加方便。

2.可生物降解,低碳环保

在治沙发展过程中,尼龙网、PE阻沙网、PVC沙袋等也曾发挥过较大的防护效益,但是由于其材料无法降解,会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逐渐老化成碎片进入土壤,回收难度大,给当地生态带来了新的压力。“边防治边污染”的缺点,使其在防沙治沙的工作中受到较大限制。

 

聚乳酸沙障则是基于聚乳酸纤维材料制成,其不仅原料可再生,同时纤维制品也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完全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和化学残留。

 

另外,由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水分匮乏等条件的限制,水解过程的缺失导致了聚乳酸的生物降解过程发生缓慢,且发生程度较弱,其分子量的下降也较少,因此聚乳酸纤维材料可以保持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

3.结构稳定好,可长期保持

麦草、秸秆、芦苇等植物性沙障材料,也具备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但因材料本身容易分解腐烂,固沙功能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后期需要定期维护更新,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更高。

 

聚乳酸沙障则不仅具备良好的障体弹性、贴地性及抗掏蚀性能,防风固沙效果好,且针织织造障体的结构稳定性更优异,可快速形成稳定的风蚀凹曲面且能保持长期稳定,使用年限长,避免重复施工,利于植被恢复。

文章素材来:可降解可循环中心苏州易生

 

首页    今日头条    以沙治沙,绿色治沙——聚乳酸沙障

NEWS

 

新资讯